平潭口岸迎来今年首批远洋渔船入境
平潭口岸迎来今年首批远洋渔船入境
平潭口岸迎来今年首批远洋渔船入境
脚下一方人文荟萃(rénwénhuìcuì)的水乡客厅,眼前一脉碧波荡漾的江南秀水——漫步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原点,5月底新亮相的方厅水院里,1288米连通(liántōng)三省(sānshěng)一市(yīshì)主题展馆的步行廊道,恰似“丈量”长三角一体化的最新标尺。
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,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/3;共同打造(dǎzào)统一大市场先行区,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(quányù)实施;跨省“高效(gāoxiào)办成一件事”,200多项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…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(fāzhǎn)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,新成果不断涌现。
地区(dìqū)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、占全国总量约1/4的长三角三省一市,共筑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(gāodì)、共创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、共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,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,奋力在全面建设(jiànshè)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(guójiā)新征程中走在前列。
新潮(xīncháo)奔涌,共筑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
长江口北翼,智慧化全海域养殖平台“湛江(zhànjiāng)湾1号”正在南通通州湾进行最后调试,高空俯瞰(fǔkàn)宛如移动城堡。
上海(shànghǎi)设计、南通建造,得益于(déyìyú)长三角一体化(yītǐhuà)带来的技术、资金和市场协同,这座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的养殖平台从(cóng)开工到下水仅用11个月。从“耕海牧渔”到“智驭深蓝”,新质生产力开拓海洋经济新空间。
2024年4月10日,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团队成员朱健和(左(zuǒ))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实验线站(xiànzhàn)向团队成员讲解实验设备运行(yùnxíng)情况。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
科技创新与产业(chǎnyè)创新深度融合,正催动长三角产业变革。
长三角腹地,合肥高新区的(de)安徽云玺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替代(tìdài)实体(shítǐ)印章的量子云印章。今年一季度,实现订单额7000万元。孵化在合肥,联合上海研究院所起草行业标准,与杭州(hángzhōu)、连云港等地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……9年时间,云玺量子在长三角走通了(le)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之路。
目前,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逾30%;2023年,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.34%,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0.7个(gè)百分点(bǎifēndiǎn)。
作为量子材料、生命科学等(děng)领域的革命性研究平台(píngtái),合肥先进光源正面向2028年建成验收(yànshōu)全力冲刺。为建好用好这(zhè)束光,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合作备忘录,推进(tuījìn)这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共创共建、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:上海与合肥光子科学领域高水平人才双向培养和输送,苏州与金华分别投入数千万元在合肥光源上共建线站……
区域(qūyù)科技(kējì)资源深化开放共享。目前,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(fúwùpíngtái)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.7万台(套)。三省一市揽获2024年近五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。
“创新战队”共克产业技术难题。上海在设计环节优势突出,无锡在半导体(bàndǎotǐ)材料和设备方面(fāngmiàn)专长,苏州制造和封装测试能力较强……围绕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,长三角联合攻关,协同各个(gègè)城市各展所长。
目前,长三角已成立首批12个(gè)创新联合体,向(xiàng)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公开征集“急难愁盼”技术需求305项,组织实施(shíshī)联合攻关项目72项。
共筑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,长三角产业链(chǎnyèliàn)供应链竞合能力不断增强。
这是2024年4月28日在江苏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拍摄的(de)由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为中海油(zhōnghǎiyóu)建造的12000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“海洋石油302”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发(fā)(许丛军 摄)
全国(quánguó)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下线超5000台(tái),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;大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系统已突破多项关键设计(shèjì)建造技术……
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(zǒng)规划师徐海贤说,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着力点,近年来形成围绕沪宁合、沪杭甬的“双(shuāng)三角”网络体系,创新驱动效能不断涌现(bùduànyǒngxiàn)。
内外兼修,共创(gòngchuàng)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
这是2025年2月10日(rì)拍摄(pāishè)的南京北站枢纽工程施工现场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
机器(jīqì)轰鸣(hōngmíng)、塔吊林立,毗邻苏皖交界的南京北站,站房主体结构正在紧张施工。两年后,这个汇聚高铁、地铁和普速铁路的枢纽将(jiāng)开通,南京都市圈互动更加活跃。
互联互通提质增效,与体制机制改革密不可分。6月3日,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在南京成立,两省间(liǎngshěngjiān)不承担国铁路(tiělù)网功能的跨域铁路将统一运营。未来,随着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组建,区域内轨道交通衔接将更(gèng)高效、出行(chūxíng)会更便捷。
改革筑渠,激发(jīfā)要素涌流。
数据互联,货物进入上海机场—苏州前置货站等于进入上海机场,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%;监管互通,“联动(liándòng)接卸”让沿江13个港口与(yǔ)上海港融为一体;高铁成环,串起长三角主要城市(chéngshì)的列车成就(chéngjiù)长三角人说走就走的旅行……
在南京金鱼嘴(zuǐ)基金街区,几乎每天都有一场撮合项目与资本的路演(lùyǎn)。与上海等城市联动(liándòng)开展科创金融改革试点,要素集聚让这里一年可服务企业超350家,促成融资逾18亿元。
破壁(pòbì)除障,探路制度创新。
这是2025年5月28日(rì)在沪苏浙交界处拍摄的方厅水院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发(fā)(嵇子鉴 摄)
作为(zuòwéi)“试验田”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,包括方厅水院在内的180个(gè)联建重点项目陆续开花结果。各方打破跨省行政(xíngzhèng)壁垒,建立合作规范体系,已(yǐ)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,其中52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。
2024年12月30日,执行“中欧(zhōngōu)快航(kuàiháng)”航线首航的“嘉华宁波”轮停泊在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江汉 摄
4月30日,满载光伏组件的“皖甬欧”铁海联运班列(bānliè)从合肥开出,不到20小时即到达(dàodá)舟山港穿山港区。零延时转装“嘉华宁波”轮后(lúnhòu),点对点驶向德国威廉港,并于5月27日抵达。快线贯通,合肥到欧洲一般物流时效从40天(tiān)缩短到27天。
面对(miànduì)复杂严峻(yánjùn)的外部形势,三省一市推动高层次协同开放,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新空间。
推进长三角海关(hǎiguān)特殊货物(huòwù)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,建设长三角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,推出数据出境(chūjìng)负面清单(qīngdān)降低企业合规成本……长三角成立自贸试验区联盟,加强互学互鉴,共同打造制度型开放“试验田”。
2025年4月26日,出口(chūkǒu)汽车在苏州港太仓港区码头集中装载上“深圳号”汽车运输船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发(王须(wángxū)中 摄)
今年(jīnnián)前4个月,外资外贸大(dà)市苏州进出口超预期增长5.6%。同期,三省一市进出口总值增长明显。其中,江苏(jiāngsū)、浙江在高基数上仍分别增长5.7%、6.6%;安徽以(yǐ)14.1%的增速奋力扩大基本盘。
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所副所长罗成书(chéngshū)认为,通过持续深化高层次改革开放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共识(gòngshí)和合力不断(bùduàn)凝聚,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。
枝叶(zhīyè)关情,共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
在苏州吴江平望便民服务中心(zhōngxīn),来自安徽霍邱的陈添荣前来办理养老保险账户余额一次性(yícìxìng)提取。跨域通办窗口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线霍邱县行政服务中心,为其(qí)出具相关证明材料。前后不过十几分钟余额已经到账,他感慨:“太(tài)方便了,真没想到!”
新生儿出生“一件(yījiàn)事”最多跑一次,跨省就读(jiùdú)困难学生资助“免申即享”,27个城市(chéngshì)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双向在线办理……目前,长三角“一网通办”平台开通(kāitōng)政务服务已超200项,高效公共服务呵护居民、企业幸福感。
数据多跑(pǎo)路,群众少跑腿。依托安徽宣城(xuānchéng)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(dēngjì)中心的“互联网+不动产登记”平台,浙江萧山的银行发起抵押登记申请,安徽宣城的企业在线完成信息确认,不动产登记电子(diànzi)证明即时生成供银行下载核验……全(quán)流程“云操作”后,贷款资金快速到账,一场跨省融资达成。
公共难题(nántí)共治才有高品质公共服务共享。一条宁阳街,南北分苏皖。两省(liǎngshěng)公安、司法等部门共建警务室、调解室、政务服务窗口。跨省(kuàshěng)共治机制延伸处,老百姓一家的事有两省帮办。
2025年3月17日(rì),在江苏吴江太浦河驿站,当地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机巡航情况。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
太浦河吴江段(jiāngduàn),太阳透过(tòuguò)高耸的护岸林(hùànlín)照在水面,漾起粼粼波光。工作人员轻点鼠标(shǔbiāo),无人机离巢起飞,沿河面自动巡查:白天,水草、船只、水面异物等被一一识别标注;夜晚,红外成像技术让(ràng)偷倒偷排无所遁形。智慧巡查数据可跨省实时共享,使长三角环境更优、景色更美。
联保共治不断深化,生态福祉持续供给。据统计,2024年长三角空气质量(kōngqìzhìliàng)平均优良天数比例(bǐlì)达84.5%,较2018年提升10.4个(gè)百分点;59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.3%,达历史最好水平(shuǐpíng)。
攥指成拳,共绘“同心圆”;同频共振,奋进新征程(zhēngchéng)。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(yītǐhuà)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(zhǎnkāi),必将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新力量。
文字记者:刘亢、陈刚(chéngāng)、杨绍功、柯高阳、胡洁菲、马姝瑞、魏一骏
视频记者:杨绍功、毛俊(máojùn)
统筹(tǒngchóu):刘羊旸、马晶、聂毅

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